课程编号: 大纲执笔人:何华
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大纲审批人:范庭卫
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
课程学时:36 实验学时:10
实验室名称:教育与心理综合实验室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知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与仪器探索人类认知的规律,实验课的目的掌握经典的实验方法与思想,了解认知心理的前沿研究领域,学会用现代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高精度的认知实验。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数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1套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目的要求 | 学时分配 | 实验类型 | 每组人数 | 必开、选开 |
1 | 概念形成实验 | 掌握用实验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 3 | 基础 | 6 | 必开 |
2 | 内隐记忆 | 掌握内隐记忆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启动效应的测量 | 3 | 基础 | 4 | 必开 |
3 | 表象的心理旋转 | 验证库珀和谢帕德的实验 | 3 | 基础 | 4 | 必开 |
4 | 记忆错觉 | 学习采用DRM范式研究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实验方法 | 3 | 基础 | 4 | 必开 |
5 | 自行设计实验 | 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实验能力 | 3 | 设计 | 1 | 选开 |
五: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教务处汇编的大纲不包括此部分)
(1)实验项目名称:概念形成实验
实验内容: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某一类事物的概括。概念形成也称做概念学习,是指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现代心理学中已经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
Levine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进一步发展了假设考验说。1966年,Levine为了直接度量被试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提出了空白试验法(BlankTrialProcedure)。这个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让被试在主试不给予反馈的条件下,对一系列的刺激作出反应,那么就可能确定这种反应的基础即假设。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揭示被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假设。
空白试验法是给被试成对地呈现两个刺激,例如字母X和T。这两个字母还在大小、颜色(黑白)、横杠的位置(左右)等维度上有区别。这样就有四个维(量)度,每个维度有两个值。在一对刺激中,两者在四个维度上有区别,但每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属性。在这样的刺激安排中,共有8个可能正确的假设,肯定实例可以是大的,小的,黑的,白的,左边的,右边的,X或T。可以设想,在任何一次试验中,这8个假设中的一个将引导被试作出选择。
实验采用类似的程序对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
实验要求: 掌握用空白试验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2)实验项目名称:记忆实验
实验内容: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等。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nk,o t us。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
实验要求: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3)实验项目名称:表象的心理旋转
实验内容:表象是类似于知觉的信息表征.七十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表象旋转的研究。Cooper等人1973年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即镜像)字母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要求被试在看到呈现的字母后,不管其具体方位和倾斜角度如何,尽快判断该字符是正的还是反的,并按键作出反应。如果反应错误,该次实验在以后还会重复,直至反应正确。
Cooper的实验表明:旋转180‘时,反应时最长(无论正反),而0’和360’时,反应时最短。说明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也就越多.
实验用字母R来重复Cooper的表象旋转实验.有不同方位的正和反的R字母共12种,随机呈现给被试,每种呈现6次,共72次实验.
实验要求:验证库珀和谢帕德的实验
(4)实验项目名称:记忆错觉
实验内容:记忆研究发现存在两类记忆错误:遗忘和歪曲。自从Ebbinghaus开始进行记忆的实验研究以来,心理学家们对遗忘的系统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记忆的歪曲现象却一直被人们忽视了。Bartlett(1932)的“幽灵之战”的故事以及Loftus&Palmer(1974)的目击交通事故的实验都有力地证明了记忆歪曲的存在。记忆并不是大脑内所贮存图象的再次激活,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种复杂的建构产物。在建构的过程中,回忆者的态度、预期和过去的经验会导致多种类型的记忆错觉。
关联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记忆错觉现象。当人们经历了一系列有紧密联系的信息后,他们很容易将一些和经历过的信息密切关联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信息认为是发生过了。Deese(1959)发现如果给被试呈现一些和目标词相关联的词,他们会错误地回忆出实际上并没有呈现过的目标词,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语词介入”。但是Deese的发现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Roediger&McDermott(1995)借鉴了Deese的这种研究方法,并将其拓展到虚假再认和元记忆判断的研究中。他们发展出了三十六个实验用的词表。每个词表包含一个关键诱饵(如寒冷),即不呈现的目标词,和十五个与它密切相关的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研究者们将这种以相关词的呈现来引发虚假回忆和虚假再认的实验方式称为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即DRM范式。实验发现被试通常会自由回忆或者再认出关键诱饵,甚至认为清晰地记得关键诱饵呈现当时的各种细节特征。结果显示,关键诱饵的虚报率显著地高于无关的干扰项目,甚至接近学习项目的击中率。因此关联效应可以有效地引发虚假记忆,为我们系统地实验研究记忆错觉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实验要求:验证记忆错觉的关联效应
(5)实验项目名称:自行设计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自选,方法科学,设计合理,操作可行
实验要求:独立完成,方法科学,设计合理,操作可行
六、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
(1) 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七、实验教材、参考书
认知心理学 彭聃龄、张必隐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
认知心理学王苏、汪安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